国家公务员 公选、遴选 事业单位 农村信用社
省级公务员 选调、选聘 政法干警 银行、大型企业
报名咨询:高老师 13358273961
首页 >> 申论 >> 国考:怎样作答“含义”

国考:怎样作答“含义”

来源:福建高盟公务员考试网 2013/9/27 11:34:35  点击:5915 [打印本页][我要收藏]

什么是“含义”?所谓含义,就是一个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思,但是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有歧义。揭示含义就是要求考生把给定资料中的某个词语的意思概括出来。

有些考生看见题目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概念是自己完全陌生的,马上心里就害怕了,头脑里一片空白,往往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只好胡乱抄一些材料凑数。其实,这是不理解公务员考试理念的错误认识。申论考试中要求考生解释的词语,绝不是严格的专业学科概念,不是考你是否会背诵这个概念,而是需要通过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把握文本的倾向意图,把事物的本质或特有属性揭示概括出来。或者可以说,所考的词语、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因而对所有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从作答要求上看,有时只要求解释词语、概念的含义,这相当于要求下一个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有时要求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还要求对概念进行阐释,这相当于不仅要求下一个定义,而且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下面结合对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的真题解析,分别说明其作答过程。

1

例题1(2007国考)

2.根据“给定资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15分)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6”,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就是要求考生把“存量土地”和“地荒”在“给定资料6”中的意思引申出来,也就是给两个概念分别下定义,揭示其概念的内涵。因此,本题属于“揭示隐含(内涵)题”。

虽然本题没有明确的字数限制,但既然是给概念下定义,则应该力求凝练准确,控制字数不能太多。要抓住本质特征,高度概括。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勾画关键信息

按照要求阅读给定资料,勾画关键信息为:

6.现实的土地供应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某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在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仍要提供土地,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的建设用地需求,要严格控制大户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设,坚决停止别墅建设。[31]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的用地虽然非常紧张,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的统筹,来自于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通过存量土地的调整和再调整,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能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2]

据悉,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用地占到了全国供地总量的30%左右。一边是建设用地的追加,一边是开发商叫喊“地荒”。问题在哪里?闲置问题实在是“地荒”的一个顽疾。[33]

200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区依法取消了184个项目,收回土地66 760亩。仅2005年,苏州市盘活存量土地2 505宗,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5.7%。[34]

一位业内人士说,大量的土地闲置,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同时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为一些地方变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让土地带来了可乘之机。当然,城乡规划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35]

按照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最高定额,一般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标准是100平方米,首都和特区城市最高是120平方米。但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64个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用地已达到133平方米,而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3.3平方米。[36]

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今后土地利用必须保证60%以下是存量土地。据了解,60%的提法是新的表述,之前的表述是要求地方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而没有量化指标。[37]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阅读可知,“给定资料6”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解析“存量土地”和“地荒”的需要可以归类为:

属于“存量土地”的段落有:

[32]用地虽然非常紧张,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存量土地的调整和再调整,可以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

[34]取消项目,收回土地,可以盘活存量土地。

[35]大量的土地闲置,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城乡规划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

[36]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用地利用率低

[37]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

“存量土地”的含义可以揭示为:存量土地是现有城乡建设用地中的闲置土地,以及利用率低的土地。

属于“地荒”的段落有:

[31]“地荒”是土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否定存在“地荒”

[33]闲置问题实在是“地荒”的一个顽疾。

[35]大量的土地闲置,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城乡规划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

“地荒”的含义可以揭示为:地荒是由于盲目、粗放和不合理用地所造成的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假象。

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通过整理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存量土地”和“地荒”都属于城乡建设用地方面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一方面,由于盲目用地、不合理用地、土地利用率低,导致现有建设土地大量闲置,该利用的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土地被存而不用(存量土地);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地荒”(由“地荒”的说法,可以联想到类似的“粮荒”、“电荒”、“煤荒”等,都属于供应不足的问题)。正如资料中专家所说的,其实并不是真的存在什么“地荒”,而是“存量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供应不足”只是一种假象。

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第二小题例文:

所谓存量土地,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中的闲置土地,以及利用率低的土地。

所谓地荒,是指由于盲目、粗放用地和不合理用地所造成的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假象。

例题2(2007山东)

(一)给定资料提出了“民间个人网络募捐该不该搞”的话题,但“网络已成为一个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日渐成为一种公益文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请根据“给定资料3、4”,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2分)要求:字数不超过150字。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4”,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本题属于“揭示隐含(内涵和外延)题”。

要作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通俗地说就是“本质是什么”。所谓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范围,通俗地说就是“具体有哪些”。由此可知,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要明确它们的本质和范围。

作答本题要求“字数不超过150字”,要在150字内说清楚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透过现象找到最本质的东西,并用最精练的文字表述出来。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勾画关键信息

阅读可知,与作答本题有关的段落有[22]、[31]、[32]三个自然段。勾画关键信息为:

慈善是帮助人们摆脱各种困难、抵御各类风险,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徒径。“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它关注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及脆弱的社会成员,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其行为主体是群体、组织或个人。它向社会或受益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完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从本质上讲,慈善是一种救济行为,其性质属于志愿性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满足行为主体以奉献爱心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培养人的善良意识,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同时,慈善事业还能有效调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成为国家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22]

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公益是一种普遍互助的价值观念。救助不是以个人恩赐的方式直接给予他人,而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公益机制间接地到达他人手中,而接受帮助则是困难群体“应得”的权利。公益机构是现代社会治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物品中,除了事关国家安全、稳定或需要执法操作的公共服务,其他的都可由政府机关以外的机构来承担具体事务。通常把这样的机构称做公益机构。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NGO(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下属单位等共同提供。一般来说,对具有较强公益性、有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长期利益或大多数公众基本利益的社会事业,如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卫生防疫、公共基本医疗服务等,主要由政府提供。[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公益性社会团体受赠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32]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与“慈善”有关的段落主要有:

[22]其行为主体是群体、组织或个人。它向社会或受益人无偿捐助钱物或提供志愿服务,完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从本质上讲,慈善是一种救济行为,其性质属于志愿性公益事业。

★揭示内涵为:慈善是群体、组织或个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在本质上是一种救济行为,属于志愿性公益事业。

★揭示外延为:包括无偿捐助钱物、提供志愿服务等。

与“公益”有关的段落主要有:

[31] 公益是一种普遍互助的价值观念由政府机关以外的机构来承担具体事务。

[32] 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揭示内涵为:公益是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非营利的、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体现着一种普遍互助的价值观念。

★揭示外延为:包括救灾济困、教科文卫、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

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通过以上归类整理,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非常清楚了。请注意题目“不超过150字”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括成文。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2007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例文:

慈善是群体、组织或个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在本质上是一种救济行为,属于志愿性公益事业。它包括无偿捐助钱物、提供志愿服务等。

公益是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非营利的、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体现着一种普遍互助的价值观念。它包括救灾济困、教科文卫、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

(145字)

1

例题3(2010国考)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2.“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阐释“环保错位”的实质。

作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实质。所谓实质,也叫本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因此,只有透过现象,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考生透过“给定资料3”的现象把“环保错位”的本质引申出来,或者说,就是要求给“环保错位”下一个定义,并进行适当解释说明。

因此,本题属于“揭示隐含(本质并阐释)题”。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勾画关键信息

按照要求阅读给定资料,勾画关键信息为:

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化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 [10]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生物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孳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 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人们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和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及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11]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10] 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

[11]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 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分析:阅读可知,“给定资料3”是一个转折结构,先说兵库县先为了发展经济,大肆填海造地,获得了巨大收益。话锋一转,接着说填海造地也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严重的海洋污染。为了改变被破坏的海洋环境,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恢复,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由此可见:环保错位实质上就是“先污染、后治理”。

阐释:先污染、后治理,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再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污染、恢复环境。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发展方式。

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根据以上对段落大意的分析,按照先定义后解释的顺序,顺通文意表述成文。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市地级)第一题第二小题例文:

环保错位的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再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污染、恢复环境。“环保错位”是许多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发展方式。

(共134字)


编辑:高盟公考
 
版权所有 福州高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